WhatsApp:6067 3183
WeChat :131 0696 2291
電郵:fws0323@gmail.com
    入手正,專一念,證情來,伏龍虎。        若無初成真果證,不必侈論中上成。        苟無其德,縱有所遇,天必不附其道。德之於道,如鳥之羽𨌺,缺一無所用。        大道簡易,只神炁二者而已。        道在爾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        人若能明乎其始,何事不成!        玄黃若也無交媾,怎得陽從坎下飛。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入手正,專一念,證情來,伏龍虎。        若無初成真果證,不必侈論中上成。        苟無其德,縱有所遇,天必不附其道。德之於道,如鳥之羽𨌺,缺一無所用。        大道簡易,只神炁二者而已。        道在爾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        人若能明乎其始,何事不成!        玄黃若也無交媾,怎得陽從坎下飛。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九寨歸來不看水,黃山歸來不看嶽


 
《金丹大道》堪稱絕學。

金丹者:金者,水中金,腎中所藏先天炁也。煉腎中精化金炁而取坎填離,復先天之乾坤,故稱金丹。《參同契》云:“金來歸性初,乃可稱金丹。”

道者:虛也,佛名威音,儒稱無極,皆係強名。無名天地之始。

 
譚立三先生曾撰文指出:“伍柳從未開山立派。伍柳二真人並未於世間組建伍柳派。”伍柳派,嚴格而言,確不屬於道派,他是一種學術上的稱謂,為了講說方便而提出的一種說法。

伍柳天仙法脈由伍守陽、柳華陽所創,呂祖學派,屬全真龍門支派。該派主張清靜修為,仙佛合宗,以修氣脈與小週天功夫為主,參以佛理及禪定,但說理淺近,指點顯明,對丹法修煉與防危慮險之處,均作坦率直指,詳明細要,使人易於入門。

伍柳在刊世之書上所講的丹法,除《三成全功》外,孕、調藥以恐泄天機。

伍柳天仙法脈力主清靜修持,仙佛合宗。對於陰陽修煉隻字不提,主張用先天,忌用後天,強調“一點真陽”之先天祖炁的煉養,認為外藥與內藥本原于先天祖炁。所謂外藥,指“祖炁從身生時,雖隱藏于丹田,卻有向外發生之時,即取此發生於外者,複返還於內,是以雖從內生,卻從外來,故謂之外藥”見伍守陽《天仙正理直指·藥物直論》。所謂內藥,是指採外藥煉就還丹大藥,“全不著於外,只動於發生之地,因其不離於內,故謂內藥”同上。。外藥為生而後採,內藥為採而後生,“實止此一炁而已”同上。同時他還認為“鼎爐”並非男女,鼎為丹田之形,內爐指丹田中之氣,他說:“是炁也,神也,仙道之所以為雙修性命者也。且謂今也以二炁為論,所以人生仙佛之理也。”同上。總之,伍柳派以仙道為宗,又參佛法為用;既證論《黃庭經》《胎息經》《坐忘論》,又徵引《楞嚴經》《大般若經》 《華嚴經》 ,仙佛合為一體,說理淺顯,指點明白,在中國影響很大。
 
伍柳天仙法脈的經典主要有:伍守陽的 《天仙正理直論》 《仙佛合宗語錄》等;柳華陽的《慧命經》《金仙證論》等。

傳承與影響

伍守陽為龍門第八代宗師,得曹還陽之傳,又師事李泥丸、王常月;柳華陽據《金蓋心燈》載,原為僧人,自稱得伍守陽真傳,著有《慧命經》。
 
該派本為北宗所傳,惟其在丹法理論上與北宗全真又有所不同,後世學者很多,門庭頗盛,影響甚大,如全真南無派第二十代宗師劉名瑞的丹法等,就深受伍柳天仙法脈影響,也是流傳至今的丹法之一。

貢獻

一是打破了宗教間人為的障礙,揭示了儒釋道三教在內丹學修煉中的異名同實之內涵。如柳華陽《慧命經》第九章“集說慧命經”開頭即言:“慧命者,乃如來當初所取以示人之名也,是西方之梵語,中華曰人之本源,儒謂之先天炁也……漏盡者,即世尊以示阿難所修之名也,亦是西方之梵語。中華曰走漏,儒謂之走精,醫謂之泄元炁,而漏盡即慧命之所化,當其未動之先,本是命也……”並認為佛門的修煉正宗大藏之教與道家基本相同,“有權法,有實法,有無為法,有有為法,豈可一概論之?是在人之學與不學耳。所以然者,性命雙修之道即在其中矣”。並在丹訣中就大量的佛教用語以道儒二家的名詞及修煉次第作解釋。

二是將古代丹法的隱秘盡所知者一一明白無誤地披露,使內修真相大白於天下。這裡試舉一例:世人皆知,武當道教供奉的是玄天真武大帝。在武當山道教中有關於真武大帝的許多傳說,許多道教建築也與傳說的事件相關。這些傳說都是圍繞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煉而形成。其中有個傳說說,真武大帝在南岩修滿四十二年,有一次他師父紫元君化為一個仙姑以色情挑逗他。真武不為所動,反怒斥山姑。山姑羞愧,無地自容,乃撲岩而死。真武見一怒之下竟害死一條人命,深悔不已,故也縱身撲岩,願以一命抵一命。誰知真武這一撲,卻有五龍將真武從半空,扶搖而上,乃升帝位,得圓道果。以前在對武當傳說及與傳說有關的古建築進行研究時,曾判斷其可能是道家文化和仙學養生文化一些寓義的隱示,並撰寫過此類文章。但基本上只是推測,沒有足夠證據。後來及閱伍沖虛《仙佛合宗》,令人拍案叫絕,疑雲頓消。


真仙道何用世人信,何用世人見,避世惟恐不及,豈會招搖受禍。道家不怎麽喜歡整天講普渡眾生,對於那些“聞及聽到道法就大笑的下士”,道家是不會去度的,道家是很務實的,不喜歡講道理。

道家是很孤高的,傳法也只傳上士,或者中士也行,所以造成了道家的法脈傳承流傳不廣。越是高層次的法脈,越是傳人稀少。

道家不喜歡花裏胡哨,看不上的人,永遠不會去過多的理睬,不會因為你不相信,就要講得你相信。道家只喜歡上士,喜歡有靈性的人。因此道家總是給人一種高高在上,消極避世的感覺。


凡是普傳的法,層次永遠不會太高。所以,既然想修行,那麽最最重要的,就是去求得真法。修行的四大條件“法財侶地”之中,“法”是排在第一位的。不得其法,後面的一切功夫都是白費力氣。只有得了真法,才好真正下手修煉。

《伍柳天仙法脈》著者,為防後學者不虔心誠求,得之太易,致於天律而招天咎。文中將功步、火候、心印之我,散於各章。

真修實悟者,應遵柳師之囑:“必須前後湊合,究競層次,再求師印證,免誤此生之空修也。”  
 


編 後 語
 
《伍柳天仙法脈》共收入伍沖虛真人《天仙正理》、《仙佛合宗語錄》(含單獨集為綱要,答朱太和九問的《丹道九篇》),柳華陽禪師《金仙證論》、《慧命經》、<危險說>、<後危險說>,這部書集全了二真人認可的傳世內丹著作。這些著作中闡述的金丹功法,乃承傳自古以來,正宗、正統的天仙法脈,並非伍、柳二真人自創。

天仙法脈有證可據者,始于廣成子、黃帝、老子。至魏伯陽、許旌陽二真人,便著有完整丹經傳世。其後發揚光大者,為少陽一脈;王玄甫傳鍾離權、再傳呂洞賓、劉海蟾,再傳王重陽、張紫陽;王重陽傳馬丹陽、譚處端、郝大通、劉處玄、孫不二、邱處機、王處一;張紫陽傳石杏林、再傳薛紫賢、再傳陳泥丸、再傳白玉蟾,後遂有世人所稱之北派七真和南宗五祖,並由其承傳而下的北、南兩主派;及世人所稱的東派、西派、隱仙派。眾真皆以同一天仙功法,修證成真,並皆留有丹經傳世。因遵天戒,所著丹經,不敢明示功法,更不敢全示功法。各以不同的喻言隱語而示同一天仙功法。

伍柳二真人之著,是迄今為止,全面、系統、直接闡釋天仙正法的內丹著作。和同類丹經相比,隱語、比喻最少,伍真人著作雖全示了天仙三成功法,但仍未示入手入門之孕藥功法,僅以“有機先一著”隱示,使修者知當虔求之。此非伍祖不慈,不願示人。伍祖曾懇求老祖師開恩,准其於著中明示,而未得到允許(事詳載於答伍太初第六問)。此皆機緣未到之故也。再經159年後,柳師始於《後危險說》中,明示了入手入門的孕藥功法及功理,使真修者能真入天仙之門。
           
伍柳二真人之著,最珍貴之處是著中記載了親見師父、師祖從一個普通人,修成證果了三成全功,得天仙、第十一地等覺佛的果證,還虛無極。並親自修成證果了神仙、菩薩果證。且伍祖指導衣缽弟子朱太和修煉到地仙果證(詳見《伍沖虛真人傳》)。柳師指導弟子碧蟾、了然、瓊玉、真元、豁然、王會然、朱涂修煉到人仙或地仙果證。修得人仙果證者,便能長生不死。證實了由鍾、呂二仙祖公開傳世的天仙三成全功是真實不虛的。

天仙三成全功,就是以沖和入靜虛之法,和合精、炁、神三寶,逆修返還,使之逐步昇華轉化:初成功化陰精為元精,化元精為元炁,團聚元炁為大藥金丹,築成胎神之基(以上已精盡化炁,只有炁、神二者。已化三為二。);中成功再煉炁化神,炁(含呼吸氣)盡胎圓則出陽神又化二為一矣。(以上皆為漸法,皆有口訣依之而修。)出陽神乳哺功成,才實證可獨立的唯一陽神成神仙;已證佛宗之四禪滅盡定(永無呼吸,亦永無生滅)之“無餘涅槃”的初階八地佛果。此後之九年還虛臻天仙之證,才是上乘功。即佛宗之四空天定,求九地、十地、十一地等覺佛果;才是真正之頓法。此強名所稱之頓法,陽神自凝入虛極,湛然常寂於虛。天地劫壞,這個不壞。三成全功,絕不可躐等而求。
    
天仙法脈為仙宗正宗正統正法,至尊至貴,無與倫比。其承傳已如上述。佛宗之正宗正統正法,源於釋迦世尊於靈山會上,傳於迦葉的“拈花微笑”一脈。承傳於西土廿八代、東土六祖的禪宗。仙佛二正宗,同法、同修、同證。僅示教之術語、譬喻不同而已。仙宗有眾真丹經傳世,佛宗有《楞嚴經》、《華嚴經》、《楞伽經》、《金剛經》、《六祖壇經》、《法華經》為印證。

《天仙正理》加註,完成於1639年。《仙佛合宗語錄》加註完成於1640年。現存最早的較完善的古本,為1764年,乾隆29年甲申歲,申鐵蟾氏的第四版本。(1639年初版,1669年第二版,1719年第三版即老君堂版。)柳真人著作《金仙證論》初版於1790年乾隆55年庚戌歲。《慧命經》初版於1794年乾隆59年甲寅歲。<危險說>著於1794年至1799年間。<後危險說>著於1799年,嘉慶7年己未歲。柳真人幸逢乾隆盛世,二著初版後,連續有參求性命之學的官、紳為之分別再版。民間保存有多種單集古本。1846年,道光26年丙午歲,方有人合刊二著。值得一提的是,1897年,光緒23年丁酉歲,鄧徽績氏養雲仙館合刊伍、柳四著,定名為《伍柳仙宗》。此本確係古本中之善本,但有以下不足之處:首先是未集全伍祖門人問答;尤其是所集問答皆未加注,難使讀者瞭解著作原義。其次對柳師之《慧命經》,妄自輯錄了張紫陽、張三丰、陸潛虛、李涵虛四真人的六章著作;並且妄將<集說《慧命經》第九>中,胎圓成佛前的一段文字,排序顛倒,混亂功法,大失原意。

《伍柳天仙法脈》已收集全了伍、柳二真人傳世內丹著作。伍真人《仙佛合宗語錄》序云:“斯錄闡發仙宗而以佛宗為印證,故名合宗。”所以並未再著所謂《佛宗語錄》。此外,《道藏輯要》中答衣缽傳人朱太和十九問,其中九問為所有門人問答中的關鍵部份;伍祖將此九問抽出,專輯為《丹道九篇》。故門人問答中,朱太和十九問,只有十問。

出版《伍柳天仙法脈》的最主要原因,是發現古本,無論單集本、雙集本、多集本,均有刊誤,有些刊誤還違背了伍祖、柳師承傳的天仙三成功法,必須訂正,以免危害後世真修者。若非已得真師傳口訣並重示功景、功旨之人,實無法校正刊誤。古代印刷技術較差且繁難,費用亦很大,遠非今之可比。故即使初版,雖發現有刊誤,亦難改正。此外古本皆未標點斷句。同一著文,可因標點斷句之不同,而使著文意義相左、甚或相反。

荷蒙聖恩,得傳真法口訣、景、旨。為報師恩於萬一,以圓伍祖、柳師普渡後世仙佛真修者之慈心;從得法後,即起再版伍祖、柳師傳世內丹全部著作之心。今率門人李崇孝、楊華宏、孫健,經多年的搜集,比較各版本,輯全了祖、師傳世內丹著作。再經反覆研讀比較各本,印證師傳口訣、景、旨,校正各版刊誤;再反覆研讀之,理解祖、師著作之意,而認真斟酌、加以標點斷句,以求儘量符合祖、師原意。

為廣宣天仙正法,普渡仙佛真修者入天仙正門,體祖、師普渡慈心,門人吳大雍、呂亞芳,自願出資付梓。

《伍
柳天仙法脈》歡迎今世、後世再版。務望再版者,認真校刊,勿使刊誤危害後世修者。更戒再版者,不必妄自加言。天仙三成正法,本書已全言、明言矣。再加言者,名為揚正法,陰實抬自己。切戒!切戒!
                                                                                        
                                                                                                    靜虛子 譚立三
                                                                                                        於湖北武漢
                                                                                                  2007年1月10日


 


關於《伍柳仙宗》
 
 
作者 : 李崇孝    (注:李崇孝是靜虛子徒弟)

《伍柳仙宗》一書,其內容包括伍沖虛著的《天仙正理》、《仙佛合宗》及柳華陽著的《金仙證論》和《慧命經》。伍、柳明、清人,屬邱長春所傳“龍門派”又是師徒關係,觀點基本一致。作者(包括註者伍守虛)所寫的書,不僅是他們對前人和其門派師徒身體力行修行金丹大道的實踐總結,而且是作者懷著救世熱忱,衝破各種規戒誓言的束縛,將其所得,披肝瀝膽,一字一淚寫成而無私奉獻給後世修道者的瑰寶。他們的書,儘管有其時代的、門派的和個人特質的局限,後世對他們的評價也有高有低,但其影響的深廣,遠勝同類丹經。他們的不少論述,就是對當今修習傳統丹道者,甚至對整個氣功界也有其不可忽視的指導意義和借鑒作用。作為《伍柳仙宗》的一個普通讀者,我僅就伍沖虛在《天仙正理》 “自序”中提到的“無徵不信”和 “不尊不信”,談談自己的感想,並向大家求教。

伍沖虛在《天仙正理》 “自序”中,引用子思“上焉無徵不信,下焉不尊不信”的話和孔子的話,希望後世有志學金丹大道的人,“所行與道合不合,其功成不成”,都要“有所考據”,有所“印證”,特別是“世之初學淺見者”,要先讀一讀他寫的書,才不會被“奸邪棍黨” “欺誑”。他特別指出,他著的書“足為世之鑒現”。伍沖虛在這裡實際上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修道者是按“無徵不信”的路子走,或是按“不尊不信”的路子走?毫無疑問,他所倡導的,是吾修道者走“無徵不信”的“上焉”之路。


甚麼是“徵”?用今天流行的話說,就是檢驗。自己所修之道是正是邪?是大道或小術?出現的景象是真是幻?是否有益身心性命?屬於什麼層次?下一步要怎樣走才正確?都要認真考據檢驗。檢驗對頭才相信、才去做;不對頭就不相信、不去做。這就是修道者所走的“上焉無徵不信”之路。

在古代,檢驗的途徑主要有三:一是閱讀古今修道有成者的著述,特別是閱讀對照儒釋道三家與自己修道實踐相關連的經典名著,以求檢驗印證;二是虛心下氣,訪良師、擇益友以求檢驗印證;三是在把修道之路搞透,修道之法咬準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真修實悟,積功累德以求檢驗印證。前兩條是用別人的實踐,即間接實踐來檢驗印證,後一條是用自己的直接實踐來檢驗印證。當然,這裡所說的實踐,僅指修道者的個人實踐,與一般論述的社會實踐無關。在當今,可能還要加上接受各種科學儀器的檢驗和各種科學知識的論證檢驗,但歸根到底,都屬於實踐檢驗的範疇。

有的修道者,甚至在一些修道文獻中,有輕視讀書或不主張讀書之說,對此要具體分析。因為有人讀了書之後食古不化,執著於書中的東西而形成理障。有的則因看到書中的各種法門法訣而莫衷一是,徒亂人意。有的因讀書而傲慢輕人,不知道書上寫的雖是前人的修證實果,而自己學到的只是紙上資料而已。也有的因讀書而形成偏見,比如,看了禪門頓悟之學,便易輕視丹道為不足證,命功不足學;讀了一些道門丹經,便認為佛典禪學不足觀,認為修性是空疏之學。不知學金丹大道,除接受老師的傳承外,尚需廣讀各家經典,從學理上究明大道,知道修真的內容和究竟,從而立下不作世間第二人想的超佛越祖的高遠目標。同時,又要腳踏實地吸收和借鑒前人修道的一切經驗教訓。結合自己的思想實際和身體實際,從小乘法、有為法學起“一棒一條痕,一步一點血”地沿著自己的大目標向前衝刺。借用禪宗的兩句話,就是“高高山頂走,深深海底行”。 如果針對上述讀書病對症下藥,痛下針砭,那是正確的。不如此,人就會越讀書越蠢。還有的人具有大慧根,或過去就讀了不少書,現在又有明師或益友大力扶持幫助,不讀書或少讀書當然都可以。至於閉關全心修練期間不讀一切書更是無可非議。但一般說來,要修出離生死的金丹大道,必須“窮理盡性致命”,不讀書就沒法窮理。就是師友和自己有實踐經驗,也難比書中所記歷代大師修真了道的修道實踐經驗豐富多彩,特別是一些經典著作,其實踐總結更加完善準確。不讀書,理不窮透,工夫再好還是會出偏,因為它屬盲目實踐。總之,不讀書就失去了一項極重要的檢驗尺度。

也有人強調自修自證而輕師慢友,甚至主張不要師友,這也是不正確的。“任君聰慧過顏閔,不遇明師莫強猜。”不論你慧根多深,讀書再多,都無法取代明師們的耳提面命和口傳心授,無法取代同道良友的相互切磋和彼此勸勉。當然,自己不真修實悟,只把成功的希望寄託在讀到一本好書,遇到一位高師交上一位奇友上面則是錯誤的。內因是變化的根據。修道、證道、成道,三道不能離開師友和必要的書本,但主要還是靠自己。

至於當今因科學還不能解釋或不能圓滿解釋修道中出現的一些景象和功能就詆毀所謂的“西方科學”,把科學和丹道功對立起來,甚至想把科學排除在傳統丹道功之外,則似屬偏頗之見。丹道功絕不是不可知的怪物,是人體科學。在當今,各門科學和檢驗手段都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飛速前進,今天無法知曉的東西,明天就可能有正確的答案。大道非中國所獨有,科學也非西方所獨創。一心修丹道功者最講求的是一個“真”字,他們既不想唬弄自己,也不想唬弄別人,怎麼會拒絕現代科學的檢驗呢?至於有的人打著科學招牌,以已知否定未知,拒不承認也拒不研究氣功學中特別是丹道中真實存在的東西,那是屬於偽科學的問題,與真科學無關。應該相信,真實的東西,有益人類的東西,即使人們對它存在誤解,也只是暫時現象。一旦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成為人們的普遍需要,人類一定會運用一切手段,包括科學手段,徹底揭開宇宙奧秘、人體奧秘和歷代修真者的奧秘,並運用其研究成果造福全人類,使每個人都能圓滿證道,圓滿實現其人生的最高價值。

筆者和友人交談中,發現有的還從根本上否定“無徵不信”。他們說,修金丹大道是內求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檢驗個啥?又說:修道靠的是信心、誠心,信則靈,誠則靈。檢驗本身說明已起疑情,疑心一生還修啥道?這些說法似是而非。內求法求個什麼?修金丹大道當然只能求真,不能求假。初期練功,識神變現,假像很多,不經書本、師友和自己親自“飲水”來檢驗,如何辨真假?如何真正知冷知暖。在修道過程中,不知檢驗,盲目練功以致入幻入魔入邪者可多著哩!《天仙正理》中就記述山東一位姓張的修道人,“見承塵板上一人跳下,立於前,沒入於地,復從地湧出立於前”,便認為是自己修證出的“身外身”,而不知道是練功心不定,妄見變現的魔境,後跑去請教邱祖和郝祖,師祖們告訴他,“見者不可認”,他仍不相信,以致不繼續努力“而廢前功”。筆者有位朋友,練功後疾病漸癒,身體康強,但進入較深境景後,逐漸出現逼真鮮活的“觀音”形象,最後能以心對話,便認為修證有成,“菩薩”出現,不斷向其問吉凶,求功法,斷是非。筆者譬喻百端,多次驗證,告訴他這是煉己不純,識神妄念形成的幻覺,那位答話水準並不高的“菩薩”,其實就是他自己。他不以為然,身體轉弱,自己大流鼻血還說是“菩薩”給他換血,最後因病而亡。這說明,不經深入研究、切實驗證,盲目地去“信”、去“誠”,不僅不靈,還有可能走入歧途,喪身失命。

 伍柳書中提出
的“無徵不信”,就是要人把修道練功的信心誠心建立在經過驗證的牢實可靠的基礎上。修道有疑情並沒有錯,不疑必然盲從、盲修,不去推求驗證而導致自誤和誤人。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就不能悟道求真。

修道者之所以講求一個“真”字,甚至把求道修道叫做求真修真,是因為真性真命並非外來,是我本來固有,但被後天形成的貪妄習染重重覆蓋,以致真假不辨,甚至以假為真。修道,在讀書明理時要“為學日益”,在實際修練時要“為道日損”。 “益”是為“損”服務的。“損”者,清除拋棄也。要棄去本無,還其固有。修,不是修別人,而是要修自己,要和自己作戰,要大刀闊斧地和自己的貪心妄念及不良習染作戰。我們的貪妄習染可分兩類:一是凡情:如貪色財利祿,酗酒吸毒之類;二是聖情:如貪成仙成佛、得神通、稱祖師之類。這兩類“情”,均需將其一一看破,清除盡淨,如有一二滯留於心,在一定條件下,就有可能入幻入魔入邪。修道中常見的毛病是自滿。兩類妄念才稍加斷除,心地才稍加清涼,甚至短暫時間出現了無心、無念、無我的所謂“零態”景象,就誤認是“凡聖情盡、體露真常”了。其實,潛藏於身心中的不易察覺的積習妄念還多著哩!其中有的東西,要有一定的工夫,它們才會出來興妖作怪。如果分辨不清,不知道“凡所有相皆虛妄”,就會被它弄得神頭鬼面,走入魔境,自己還自命不凡,以為成真證聖,不但欺騙自己,還會欺騙別人。故《道藏》中有“若無心則群邪來舍”的警告。《楞嚴經》中也有“若作聖解,必中群邪”的訓誡。人們的根器不同、願力不同、思想境界也各有不同,同樣學功學道,成就有早有晚、有深有淺、有大有小。像六祖慧能那樣的大根器人,一經點撥就能明心見性、徹悟本源者總是少數。大多數人往往要經過長期磨煉才能有所成就。像筆者這樣鈍根癡漢,也許終生勤求也不一定入門。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自己絕不會因上進艱難而灰心止步。但經細細研究,就是六祖這樣的大慧根人,也要遠赴東山,經五祖檢驗印證,親口傳授,後來還隱於獵人中長期修證履踐,才大放光華,出山傳道。這說明要成真證聖,就是上上根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為聖凡從本源上雖則同一,但具體而言卻有質的區別,由凡轉聖,不僅心要轉,物(肉體等)也要轉。轉變心理已屬不易,轉變肉體外物更是談何容易。像我輩初學,對某些東西,理上雖有所認識,但真功實行卻一點沒有。拿修道者常講的“空”字來說,什麼“真空”、 “頑空”說得頭頭是道,但盤起腳做工夫,則身也不空,心也不空,不是腳痛,就是臀部的坐骨受不了。對人處事則時有計較心,佔便宜心等出現,更何來空相。據前輩言,一切過去修金丹功的大師,不僅理空、法空、行空,甚至空到可以隱身,可以穿牆無礙,但仍未敢為足,認為離真空真道還遠。其志氣何等高遠!工行何等踏實!當然,我輩初學,先別貪什麼“轉物”,還是先老老實實練己轉心。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心靈所受的污染、創傷往往是多方面的,再加上所謂的歷劫習染,其嚴重程度可能超過自己的想像估計。故發心修道的人,總會碰到重重魔障。這魔障既包含外因,但最根本的還是內因。古人說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絕不是嚇人語,而是從實際修證中體驗出來的。但這不是壞事而是好事。魔障暴露出來,堅定“無徵不信”的思想,經過檢驗驗明正身,就能拔株挖根,加以清除。待到魔障掃完,貪妄習氣盡除,自能心明性靜,達到“六根大定,一塵不染”的境界。但按伍柳的要求,這只是煉己有成,具備了修金丹正功的條件。有了這個條件,“煉炁煉神則不被境物顛倒所誘,採藥而藥即得,築基而基即成,結胎而胎必脫”。也就是說,要達到這個條件,才有可能做到“百日築基”, “十月養胎”, “三年哺乳”, “九年面壁”。沒有這個條件,不在轉心上下夠工夫,你法訣再多再全也往往不靈驗。正如《仙佛合宗》所說:“不煉己有難成玄功之弊”。

伍柳的嚴格要求是合理的。他們要人首先“煉己還虛”,並且要練到“萬象空空,一念不起,六根大定,一塵不染”才合格。這就是要人先恢復本心本性而獲得丹道家所謂的“真陰”心理影響生理。見性之後,心靈完全健康,一片先天景象,才能通過金丹正功的修練,從根本上、全體上促進身體健康,使人基成無漏,恢復原有精滿氣足神全的童體而獲得丹道家所謂的“真陽”。生理同樣會影響心理。身體全面恢復,充實如十六歲未漏之童,又會反過來促使本心本性更加明潔純淨。一旦條件成熟,真陰真陽自然交合而成大丹。到此時,才有可能從心理、生理上完全截斷病源,成為一個真正健康的人。當然,這離成功尚遠,在以後的修煉中,仍然會有高層次的魔境出現,仍然需要繼續走“無徵不信”之路。為了便於後世修道者檢驗印證,伍柳在他們的書中,還訂出了三條驗證標準。(一)成年以上男子煉精化炁成功,則應“淫根縮如小童子”;(二)煉炁化神成功,則應“手無六脈”;(三)煉神還虛成功,則應“陽神出現,身外有身”(伍柳說的陽神,不是修煉者的主觀感覺,而是可以顯現,讓旁人可見可驗)。這三條標準,既不要先進儀器,也毋需特異功能,騙子們難以作假,魔術師也難逞其能。儘管筆者孤陋寡聞,沒有親見修成的實例,但考之古今中外,有以上三條特徵的人物卻時有發現,時有報導,說明伍柳並非虛構杜撰,金丹大道確實是可徵可驗的人體科學。

在論及“無徵不信”的同時,不能不涉及“不尊不信” 。這也是一條修道之路,儘管被列為“下焉”,但不少人還是趨之若鶩。尊者,受眾人景仰尊從的名人也。相信名人不一定錯。像當今的氣功界,就有許多赫赫有名的氣功師,他們中間不僅有修煉金丹大道的行家,還有為氣功事業的創建、發展做出豐功偉績的人。再看過去,歷代成真證聖的修道者,特別是那些開教立派其著作已成公認的經典文獻的教主、祖師,難道不都是為眾景仰、赫赫有名的名人嗎?“不尊不信”又有什麼錯?為什麼要列之於“下焉”呢?這是因為,奉行“不尊不信”,往往會把人導入四個誤區:一是在名人中間,名實相符的固然很多,但也有名實不符的,甚至有像伍沖虛所斥責的那種“欺誑”眾人的邪人在內。這類人為達到獲取財物和其他邪惡目的,往往工於心計,善於抓住一般人貪便宜、求速效、好怪異等的心理,以小功小術或雜技魔術冒充大道,往往能暫時瞞人,取得轟動效應。古人就有“世間宜假不宜真”, “世人好小術,不識道淺深”之嘆。如果盲目相信名人,一旦遇上他們,就會上當受騙。二是就算你相信的是真正的名人,他們做的事、講的話,傳授的功法,寫出的著作、文章,一般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時間性,如不考據研究,將其絕對化,盲目照辦,也會導致不良後果。三是有些明師、高師,常常混跡於市井山林,一心修道,不求聞達。如果你奉行的是“不尊不信”,見他們平淡無名,就會失之交臂。再說,就是明師、高師已經出山,已經開門授徒,但由於他們求實求真,痛斥一個“假”字,力避一個“幻”字,並教你具平常心,行平常事,做平常人,在平常的待人接物中去妄、除邪、滅貪,艱苦練功,恢復先天固有的圓滿光明的本心本性,這世間又有幾人願跟他學。“西遊記”中就描寫了一位精通金丹大道的高師—須善提祖師,跟他學習的弟子不計其數,孫悟空找他拜師時尚有徒眾三四十人。但祖師對他們“談的是公案比語,論的是外相包皮”教的想來也是能快速賺錢的“問十揲著”、 “摩臍過氣”之類的東西。要不是遇到孫悟空這樣寧願替老師和大眾打柴七年,不願學小功小法,一心只追求金丹大道的學生,這位祖師恐怕只好靠教小功小法打發日子。這雖是吳承恩先生的虛構,但也是人世間的真實寫照。如果你僅以名聲取人,看到一些門庭冷落或教小功小法的老師就不屑一顧,也會當面錯過。四是奉行“不尊不信”,唯名人、名師的馬首是瞻,久而久之,就會弄得傲氣淩人,心地偏狹,看不起芸芸眾生。修煉金丹大道固然需要高人點撥指引和密室中的苦修苦煉,但要使心地圓明,養出真功真德真行,不僅要向同門派和別的門派的師友學習,而且還要以眾生為師,以大自然為師,到眾生中和大自然中練功。像打開心結,排除貪念,變化氣質,敢於吃苦等許多問題,有時候讀書解決不了,師友教誨解決不了,閉關修煉也解決不了。但融入於眾生中修煉,以眾生為師,問題可能就解決了。像很多平常人、貧苦人、勞動者,他們有的在苦行忍辱方面,有的在捨己為人方面、有的在不貪色財方面、有的在直心直腸方面……不僅遠勝於自己,而且遠勝於許多修真慕道的師友和赫赫有名的名人。他們做的很多有益於他人的善事義舉,創下的有益於他人的實功實業,往往不邀功、不計名,甚至連自己也不知是功是德,完全由其真心真性自然流出,不雜絲毫妄偽,其樸實的言行,往往一下子就能點開虛心學道者的心扉心結,他們就是活祖師。全真派祖師王重陽,叫富豪出身的大弟子馬丹陽穿著乞丐衣服,融入貧苦眾生中討飯練功,取得顯著效果,就是很好的實例。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僅各個教派、門派的人在修道,天下人都自覺和不自覺地在修道。因為大道無私,大道無處不在,大道既簡易平常,又玄奧深邃。不管你是和尚或是道士,不管你是帝王還是平民,背道則凶,順道則吉。這世間既是大染缸,又是大熔爐,更是大道場。真修實悟者只要善於學習,不僅善人善事可以啟我良知,化我私心,就是惡人惡事也可以使我反省自警,震聾發聵。久久開悟,自會覺得滿街都是祖師聖賢,遍地全是黃金。如果胸中橫著個“不尊不信”,眼中只有幾個名人,以見到名人、拜名人為師或因和名人有某種關係而自傲於人,甚至由此看不起別人和別的門派,看不起眾生,則離道遠矣。正如六祖慧能大師所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覓兔角。”

“不尊不信”會導致的誤區當然不僅上面四個,但被列為“下焉”已是理所當然。不過不能又因此走入另一個極端,對名人都不尊、不重、不信,甚至連尊師重友的老傳統也因師友是名人而丟了,這同樣離道遠矣。名人還是要尊重信賴的,只不過對名人也要“無徵不信”。


 







:: 訪客人次為 次
網頁皇網頁設計公司 Web design Copyright © 2013 - 2020 伍柳天仙法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