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鄉鄉事委員會乃民意代表機構, 又是官民溝通橋樑,旨在推進鄉政, 謀福桑梓,維護傳統權益等項,喜望會所基業千秋永固,世代留芳。本會創立於1949年,其時租賃元朗大馬路尚義堂樓房為鄉公所。
直至1966年,緣因會所狹窄不敷使用,當屆主席蔡創業、陳秀、林彥等君, 建議覓地籌建新會所,呈函元朗理民府,得到元朗理民府林志釗先生批准,撥給元朗大馬路東防渠官地七千餘方呎作為興建會所用地續接1968年第八屆執行委員會主席戴權、副主席黃武源、林彥視事期間,籌建會所一案,著手策劃,徵信向各村村民,各花炮會,以及地方賢達,社團坊眾發起籌募建築款項,眾擎易舉,積沙成塔,於翌年業籌得十萬餘元,隨即招商承建,1969年年底落成,1970年恭請新界民政署長陸鼎堂,副民政署長魏德烈、元朗理民官鄧樂及新界鄉議局主席陳日新太平紳士等嘉賓駕臨主持揭幕儀式。
新會所樓高兩層,總面積129.8平方米。今時環顧四周、東毗大廈林立,南瞰村屋學校錯落,北望輕便軌車終站,西鄰市鎮新建大廈,會所寬廣舒泰,庭園花木扶疏,環境寂靜欄涼,簡樸莊嚴,是各村代表集議之處,是鄉民辦公重地。本會會所興建三十多年來,日久狀貌舊陋,亟需修葺
2003年,梁福元主席任內,民政事務總署推行雙村長制,本鄉村代表由四十五人增加至七十一人,每感會議廳空間不足,重修大計,刻不容緩。2005年,獲本鄉公益社贊助工程費二百萬元,又獲民政事務處資助六萬元,玉成其事。
同年五月擇吉興工,數月後工程告竣,2006年12月1日舉行會所重修開幕禮。恭請「中聯辦」新界工作部楊英強部長、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大紫荊勳賢太平紳士、元朗區議會主席鄧兆棠太平紳士、元朗警區指揮官艾樂善總警司、元朗民政事務專員陳欽勉太平紳士、元朗地政處羅顯榮專員聯袂主禮,並蒙元朗六鄉主席及村代表光臨指導,滿場鼓樂,熱鬧非常,令人鼓舞,會務推展更為便利,實深利賴。十八鄉公益社急公好義,貫徹始終,捐貲樂助工程費,造福桑梓,居功至偉。
(15-7-2011更新)
辦學乃昌教化,啟文明,是本會宗旨之一。時一九七一年孟夏,致函教育署申請興辦中學一所,歷久未批,曾多次專題復議,一九八七年成立十八鄉鄉事委員會學校有限公司專案跟進,派代表上門徵詢,或累贖陳情,念玆在玆,急不可待,迄於一九九五年之杪,奉配位於天水圍二十七區之標準設計中學校舍一所,承辦費約達五百萬元。需款孔亟。旋即開展籌募,基於本會籌委與地方賢達、鄉內眷顧與海外僑胞,蓄意期求共識,獵俊彥以收善心,爰一呼百應,轉瞬成全。綜十八鄉公益社捐輸二百五十萬元,連同各界熱心人士合共贊助款項累計約九百多萬元。應銷有餘,於一九九六年九月正式開學,眾償夙願。
親臨視學,目染瓊樓霞蔚,耳濡弦誦聲永,學生稔熟「博學篤志」校訓,孜孜不倦,學業科名日進,校譽日隆,深受家長信賴。自一九九六年興辦中學以還,又進而致力向教育署申請與辦小學,以達致擴展全人教育之宏願。於二零零零年夏,蒙教育署批准承辦位於本會公益社中學毗鄰之小學,開辦費凡四百五十萬元,是年九月八日召開公益社轄屬村代表大會,一致通過由公益社撥款三百萬元,議決由全體村代表暨顧問組成籌募委員會,徵求各界紳商及各村耆彥捐輸,以期眾擎易舉,興學育才。合計籌得五佰玖拾餘萬元,旋展開籌備,迄二零零二年秋開學,生員逾千,百年樹人,實深利賴。本人不敏,職掌斯責,憑藉鼓舞群情,述事以誌也。
創校校監 戴權S.B.S太平紳士 撰
通訊地址:香港新界元朗攸田東路一號Address:1, Yau Tin East Road, Yuen Long, N.T. Hong KongWebsite:www.shappatheung.com
電話/Tel:2476 2264 / 2470 7600傳真/Fax:2476 5757E-mail:shappatheung2005@yahoo.com.hk